“Google在雪兰莪Elmina兴建马来西亚首个超大规模数据中心,预计2026年启用,每日用水或达700万公升,引发对雪兰莪水资源可持续性的担忧。居民与监管机构呼吁采用再生水方案,以平衡数字化发展与公共福祉。”
吉隆玻,2025年8月27日讯 — Google在雪兰莪Elmina商业园区兴建的马来西亚首个数据中心预计将在2026年投入运营,但随着项目逐步推进,其庞大的用水需求引发外界对雪兰莪水资源可持续性的质疑。
根据行业研究,该超大规模(hyperscale)数据中心分两期建设,总设计容量高达350兆瓦(MW),冷却系统每日或需用水达700万公升,相当于超过3万名居民的日常用水量。一年累计消耗可达25.6亿公升。
冷却系统推动高耗水
数据中心需大量水源为伺服器降温,业内估计冷却环节占整体能耗约45%。尽管市场上已有空气冷却方案,但水冷因能效较佳,依然是主流选择。
“水冷系统在能源效率上普遍更优,这对运营商而言,即便是微小的节能幅度,都能带来可观的成本效益。”
—— 绿色建筑指数(GBI)数据中心工具开发委员会主席 C.K. Tang
雪兰莪长期面临水压力
该项目选址位于鹅唛(Gombak)地区。马来西亚国家水研究院(NAHRIM)预测,当地至2050年仍将处于严重水压力状态(WSI 0.96–0.99),远高于贸工部建议的0.8安全门槛。
雪兰莪水务公司(Air Selangor)证实,Google已申请取水配额,但未披露具体数额。CEO Adam Saffian Ghazali 表示,全州34座水厂总产能为每日6,300万公升,目前仍低于满载水平,尚有约1,000万公升余量,“足以满足包括数据中心在内的未来需求。”
居民与监管机构的担忧
部分当地居民担心生活用水被边缘化。住在项目附近的 Mohd Faris Mohd Razali 说:“雪兰莪已经频频断水,我担心这个项目会优先于普通消费者。”
国家水务委员会(SPAN)也警告,不应将大量可饮用水直接分配给工业用途。CEO 拿督Ahmad Faizal Abdul Rahman 强调,处理水主要用于民生消费,未来政策将推动数据中心改用再生水或雨水等非饮用水源。
应对措施与Google回应
Air Selangor已规划多项扩容工程,包括 双溪Rasau新水厂(700万公升/日)、Langat 2第二期(1,130万公升/日),以及与Indah Water Konsortium合作推广再生水利用。
Google方面则回应,其选址会采用“水资源风险框架”。亚太区清洁能源与电力负责人 Giorgio Fortunato 表示:“我们不会采用一刀切的方式。在可能情况下,我们优先使用再生水或非饮用水,目前全球超过25%的园区已落实。”
马来西亚的数字化与资源平衡挑战
目前,马来西亚已有逾108个数据中心,其中一半位于雪兰莪。政府预期该领域可吸引逾1,440亿令吉投资,助力国家成为区域数字枢纽。
然而,随着包括Google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在内的重大项目落地,如何在经济效益与资源可持续之间取得平衡,成为当务之急。
“城市更新与工业发展,不能以牺牲公共福祉为代价。业者必须探索兼顾投资与社区需求的替代方案。”
—— Ahmad Faizal Abdul Rahman
